標簽直達:
      學長學姐談:回顧上海科技大學2014-17年的校園日活動
      發布人:優朗國際英語 發布時間:2019/3/13 16:36:05

      從2014年起,上海科技大學率先通過“校園開放日”的全新模式,采取以綜合面試為主的多樣性活動,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2014年

      2014年3月9日至4月13日,從全國9省市(上海、北京、江蘇、浙江、河南、江西、山東、四川、福建)初選出的800多名優秀高三學生分別在8場、每場持續24小時的校園開放日活動中亮相,學校招生委員會根據學生申請材料及 “校園開放日”的整體表現,形成評估結果。學術講座、小組討論、團隊活動、綜合面試、通用素質測試……這樣的校園開放日活動不僅流程緊湊,而且內容新鮮有趣。不少考生表示,相比于自主招生考試,這更像是一次輕松愉快的校園活動。

      2014級 2018屆畢業生朱同學回顧

      高三的生活忙忙碌碌,那天的班會課照例進行著,結束前班主任隨口提了一句:“有個上海市和中國科學院合辦的新學校今年開始招生,據說挺不錯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找上海的親友了解一下。有意向報考的,可以去報名參加他們的開放日。”

      于是,開放日報名的最后一天,看到班上幾個同學相互鼓動著去教務處開成績單,我便跟著去了。接著開啟了我忙碌的一晚:請班主任寫推薦信、瘋狂查詢學校信息、請假回家準備自述信、注冊上傳材料……終于在0點前完成了報名。一周后收到通知郵件,兩周后便來到這個“夢開始的地方”。

      一進報到處,熱情的志愿者帶著我完成了一系列報到流程。歡迎晚宴時認識了美麗的帶隊學姐和即將一同度過校園開放日的M組隊友,也在老師的講解下,對這個新學校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看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三人寢室實景圖,即便是面對當時還是一片工地的校園,也足以讓我動心了。創新的教學模式和育人理念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唯一擔心的是學校的資金來源是否足以長久支持上科大的運轉,不過印杰副校長很快為我們解答了疑惑。

      第二天的活動一早便開始了,同組的小伙伴分散到不同的教室,參加了不同學術領域的講座。來自中科院的李勁松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關于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的講座,演講內容由淺入深,讓我對這個不太熟悉的領域產生了十足的興趣。隨后,老師便讓我們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回答。雖然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考察方式,但是結合高中知識和講座上的筆記,我還是順利完成了這個小任務。

      團隊活動中,緊張的感覺隨著討論的進行而消失。相比于其他組的激烈討論,我們組的探討溫和、友好地進行著——對于就業難題,隊員們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論據,并及時地記錄在便簽紙上;隨著討論的深入,我們將觀點分類、歸納,把各人的想法和碰撞出的精彩論述一一整理完畢,完成了最后的總結。

      經過并肩作戰,同組的幾個小伙伴很快熟絡起來。下午的團隊活動要求制作送給父母親的禮物,我們被允許可以使用園區內的任何材料。組內成員先進行了分工,有的留守大本營使用現有材料設計禮物,我則負責外出尋找可能有用的材料。看著整潔的園區,我的腦中不停地思索著“廢物利用”,便想著先找一些礦泉水瓶、落葉、樹枝和紙片返回。所幸,一位來自山東的“糙漢子”擅長折紙花,我們于是決定用簡陋的原材料制作一盆“永生花”送給媽媽。在山東同學的帶領下,不擅長折紙花的我們也沒閑著,利用樹枝纏出了一個“花盆”,接過剛成型的紙花立刻上色;估算著時間還富余,我們又制作了一張大賀卡,寫上我們對父母的祝福。

      短暫的一天很快過去,為了不耽誤高三學業,剛熟絡的小伙伴們便需要分離,分別趕赴機場和火車站,沒有時間惜別。開放日帶給我很多新奇的體驗,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么適應團隊生活,這么享受并肩作戰的集體氛圍。即使面對未知和困惑,也能勇往直前!

      2014級 2018屆畢業生石同學回顧

      對于第一屆的同學來說,經歷的是一場高考之前舉辦的校園開放日。在應接不暇的活動之間,穿梭在校園內外:我們在酒店里聽老師介紹還在建設之中的張江校區、彼此交流高三沖刺最后階段的大事小事。我們在岳陽路校區的教室里,欣賞新校區沙盤、聆聽前沿科技講座、完成小組任務、與招生老師面對面交流。校領導和學院領導還為家長開設了專門的學校介紹,打消了我父母的許多疑慮。和藹可親的教授、簡潔大氣的校舍、獨樹一幟的辦學理念,讓我最終來到了上科大。

      2015年

      2015年是上科大第二年招收本科生,新增貴州、遼寧、云南三個招生省份,招生計劃為300人。當年起,校園開放日舉辦時間延至高考后,減輕了高三學子的備考壓力。學校從6月10日起在上海、濟南、昆明設置了3個考點,先后啟動11場“校園開放日”活動。延續了第一年輕松的“無考試”氛圍,開放日的考察重點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潛力,以及對科學研究和大學學習的渴望。

      此外,高水平的全職教授和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特聘教授們擔任面試官,主要的任務不是選高分考生,而是選一些和他們志同道合的孩子加入上科大這個科技共同體。

      2015級 齊同學回顧

      高三下學期的一個課間,一張三折頁宣傳單送到了我所在的班級,班主任跟同學們簡單告知了宣傳冊上的活動,要不是最后囑咐的那句:“如果有誰想報名就來找我。”我可能就失去了唯一一次了解上科大的機會。看完宣傳單上的介紹以后,我花了幾分鐘就決定參加這個第一年在遼寧招生的大學舉辦的開放日: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都實力雄厚,在我看來完全可以建起一個高硬件水平的大學;開放日對競賽沒有硬性要求,并且明確說明不會像其他自招一樣,到了學校后考一些超綱試題。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就這么和上科大結下了緣分。

      如果說報名的時候我還只想著要把上科大作為一個備選方案,那么開放日則是讓我徹底喜歡上了這所嶄新的大學。15年的時候由于校園很多區域還在建設中,因此我所參加的開放日是在濟南分會場舉辦的。從進入會場開始,上科大就不斷給著我驚喜:報到當晚,參加開放日的學生們分組吃著晚餐的時候,負責指引我們的研究生志愿者就好心“警告”我們:“待會會有個人上來講話,你們到時候只管吃就是了,別聽他‘忽悠’忘了吃菜。”結果這一個不信邪,全桌人就被楊旸教授的演講俘獲。盡管桌上擺著幾十盤佳肴,在那個晚上也不如這位教授口中的上科大有吸引力了。第二天的幾個正式活動,講座要根據聽到的內容和閱讀材料回答幾個問題,我認為主要考察的是思維和理解能力。而小組活動則是更多地考察通過團隊協作來贏得競爭,要求兩個小組在同一個房間內分別籌備同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小組成員之間一直以放松的心態進行溝通協商,圓滿完成了任務。最后的面試環節我更是徹底“放飛自我”,甚至開始和上海物理所的幾位教授侃起了我的個人興趣。當開放日所有流程結束的時候,我幾乎是以參加完旅行團的心態走出會場,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我高考的那年,自招在人們的印象里就是針對競賽生的一次單獨選拔考試。所以對我來說,上科大的開放日是一個十分特別的活動。或許“全面考察學生素質”在很多學校的自招簡章里和廣大考生家長心中只是一個美好的口號,但對我而言,上科大的開放日的確是踐行了這一理念,也正因如此,現在的我才在上科大校園中,寫下了這段回憶。

      2016年

      2016年6月中旬,正值高校開展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的熱潮。來自14個省市(新增:湖北、天津)的1200多名考生來滬參加校園開放日活動,走進了這座小而美的嶄新校園;考生還入住了傳聞中的三人間寢室,親身體驗上科大學子的衣食住行。與15年“競爭性”的團隊活動相比,今年上科大團隊活動的關鍵詞是“合作性”。

      2016級 劉同學回顧

      參加上科大開放日使我第一次意識到團隊合作中溝通的重要性。活動中,我們被分為兩組,通過合作在限定時間內使用A4紙與膠水搭建一把椅子。兩支隊伍將分別搭建椅子的不同部分,在搭建過程中僅有4次限時2分鐘的溝通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要將如此多的細節在2分鐘內完全表達給對方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也明白了高效的溝通力對于團隊任務的決定性影響。上科大給我的收獲遠不止于此,“高水平、小規模、國際化”的辦學模式與我所期待的大學教育不謀而合。

      2016級 焦同學回顧

      初識上科大的那年,新校園才剛剛啟用,我還在擔心這所學校的一切是不是都太年輕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報名參加了“校園開放日”。

      高考后的第二天,從踏入上科大校門的那一刻開始,我就被這里的一切震撼了。校園環境輕快美麗卻不失科研院所般的嚴謹大氣,設施高端完備也盡顯人文關懷,資源豐富且十分鼓勵自由發展。短暫的24小時轉瞬即逝,新奇而充實的活動讓我與學校相互了解,學生志愿者們熱心的分享和幫助也讓我熟悉了上科大學習生活的細節,而教授與我耐心深入的交流更使我對基礎學科燃起了濃厚的興趣。短短的一天實在有些意猶未盡,走出校門時,我確信九月份我一定會回到這里,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大學!

      2016級 諸同學回顧

      兩年多前第一次來上科大聽招生宣講的時候,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就是上科大的硬件設施以及課程設計都和傳統高校有著很大不同。第二次來便是16年暑假的開放日了,在那一次的經歷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面試環節,尤其是和教授們多對一的面試,說是面試,其實我覺得更像談話,教授們就我給出的資料拋出話題,這些話題并不專注于你懂什么,而是你在想什么、以什么形式去想,談完之后,教授也會給予一定的指導性反饋,這是上科大讓我感受到的一種人性化和不刻板,也許這就代表了一所新大學所該有的活力吧。


      歡迎考生及家長掃碼咨詢,了解校園日最新動態

      咨詢微信:gangdams

           

      學長學姐談:回顧上海科技大學2014-17年的校園日活動

      發布人:優朗國際英語

      從2014年起,上海科技大學率先通過“校園開放日”的全新模式,采取以綜合面試為主的多樣性活動,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2014年

      2014年3月9日至4月13日,從全國9省市(上海、北京、江蘇、浙江、河南、江西、山東、四川、福建)初選出的800多名優秀高三學生分別在8場、每場持續24小時的校園開放日活動中亮相,學校招生委員會根據學生申請材料及 “校園開放日”的整體表現,形成評估結果。學術講座、小組討論、團隊活動、綜合面試、通用素質測試……這樣的校園開放日活動不僅流程緊湊,而且內容新鮮有趣。不少考生表示,相比于自主招生考試,這更像是一次輕松愉快的校園活動。

      2014級 2018屆畢業生朱同學回顧

      高三的生活忙忙碌碌,那天的班會課照例進行著,結束前班主任隨口提了一句:“有個上海市和中國科學院合辦的新學校今年開始招生,據說挺不錯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找上海的親友了解一下。有意向報考的,可以去報名參加他們的開放日。”

      于是,開放日報名的最后一天,看到班上幾個同學相互鼓動著去教務處開成績單,我便跟著去了。接著開啟了我忙碌的一晚:請班主任寫推薦信、瘋狂查詢學校信息、請假回家準備自述信、注冊上傳材料……終于在0點前完成了報名。一周后收到通知郵件,兩周后便來到這個“夢開始的地方”。

      一進報到處,熱情的志愿者帶著我完成了一系列報到流程。歡迎晚宴時認識了美麗的帶隊學姐和即將一同度過校園開放日的M組隊友,也在老師的講解下,對這個新學校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看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三人寢室實景圖,即便是面對當時還是一片工地的校園,也足以讓我動心了。創新的教學模式和育人理念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唯一擔心的是學校的資金來源是否足以長久支持上科大的運轉,不過印杰副校長很快為我們解答了疑惑。

      第二天的活動一早便開始了,同組的小伙伴分散到不同的教室,參加了不同學術領域的講座。來自中科院的李勁松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關于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的講座,演講內容由淺入深,讓我對這個不太熟悉的領域產生了十足的興趣。隨后,老師便讓我們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回答。雖然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考察方式,但是結合高中知識和講座上的筆記,我還是順利完成了這個小任務。

      團隊活動中,緊張的感覺隨著討論的進行而消失。相比于其他組的激烈討論,我們組的探討溫和、友好地進行著——對于就業難題,隊員們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論據,并及時地記錄在便簽紙上;隨著討論的深入,我們將觀點分類、歸納,把各人的想法和碰撞出的精彩論述一一整理完畢,完成了最后的總結。

      經過并肩作戰,同組的幾個小伙伴很快熟絡起來。下午的團隊活動要求制作送給父母親的禮物,我們被允許可以使用園區內的任何材料。組內成員先進行了分工,有的留守大本營使用現有材料設計禮物,我則負責外出尋找可能有用的材料。看著整潔的園區,我的腦中不停地思索著“廢物利用”,便想著先找一些礦泉水瓶、落葉、樹枝和紙片返回。所幸,一位來自山東的“糙漢子”擅長折紙花,我們于是決定用簡陋的原材料制作一盆“永生花”送給媽媽。在山東同學的帶領下,不擅長折紙花的我們也沒閑著,利用樹枝纏出了一個“花盆”,接過剛成型的紙花立刻上色;估算著時間還富余,我們又制作了一張大賀卡,寫上我們對父母的祝福。

      短暫的一天很快過去,為了不耽誤高三學業,剛熟絡的小伙伴們便需要分離,分別趕赴機場和火車站,沒有時間惜別。開放日帶給我很多新奇的體驗,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么適應團隊生活,這么享受并肩作戰的集體氛圍。即使面對未知和困惑,也能勇往直前!

      2014級 2018屆畢業生石同學回顧

      對于第一屆的同學來說,經歷的是一場高考之前舉辦的校園開放日。在應接不暇的活動之間,穿梭在校園內外:我們在酒店里聽老師介紹還在建設之中的張江校區、彼此交流高三沖刺最后階段的大事小事。我們在岳陽路校區的教室里,欣賞新校區沙盤、聆聽前沿科技講座、完成小組任務、與招生老師面對面交流。校領導和學院領導還為家長開設了專門的學校介紹,打消了我父母的許多疑慮。和藹可親的教授、簡潔大氣的校舍、獨樹一幟的辦學理念,讓我最終來到了上科大。

      2015年

      2015年是上科大第二年招收本科生,新增貴州、遼寧、云南三個招生省份,招生計劃為300人。當年起,校園開放日舉辦時間延至高考后,減輕了高三學子的備考壓力。學校從6月10日起在上海、濟南、昆明設置了3個考點,先后啟動11場“校園開放日”活動。延續了第一年輕松的“無考試”氛圍,開放日的考察重點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潛力,以及對科學研究和大學學習的渴望。

      此外,高水平的全職教授和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特聘教授們擔任面試官,主要的任務不是選高分考生,而是選一些和他們志同道合的孩子加入上科大這個科技共同體。

      2015級 齊同學回顧

      高三下學期的一個課間,一張三折頁宣傳單送到了我所在的班級,班主任跟同學們簡單告知了宣傳冊上的活動,要不是最后囑咐的那句:“如果有誰想報名就來找我。”我可能就失去了唯一一次了解上科大的機會。看完宣傳單上的介紹以后,我花了幾分鐘就決定參加這個第一年在遼寧招生的大學舉辦的開放日: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都實力雄厚,在我看來完全可以建起一個高硬件水平的大學;開放日對競賽沒有硬性要求,并且明確說明不會像其他自招一樣,到了學校后考一些超綱試題。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就這么和上科大結下了緣分。

      如果說報名的時候我還只想著要把上科大作為一個備選方案,那么開放日則是讓我徹底喜歡上了這所嶄新的大學。15年的時候由于校園很多區域還在建設中,因此我所參加的開放日是在濟南分會場舉辦的。從進入會場開始,上科大就不斷給著我驚喜:報到當晚,參加開放日的學生們分組吃著晚餐的時候,負責指引我們的研究生志愿者就好心“警告”我們:“待會會有個人上來講話,你們到時候只管吃就是了,別聽他‘忽悠’忘了吃菜。”結果這一個不信邪,全桌人就被楊旸教授的演講俘獲。盡管桌上擺著幾十盤佳肴,在那個晚上也不如這位教授口中的上科大有吸引力了。第二天的幾個正式活動,講座要根據聽到的內容和閱讀材料回答幾個問題,我認為主要考察的是思維和理解能力。而小組活動則是更多地考察通過團隊協作來贏得競爭,要求兩個小組在同一個房間內分別籌備同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小組成員之間一直以放松的心態進行溝通協商,圓滿完成了任務。最后的面試環節我更是徹底“放飛自我”,甚至開始和上海物理所的幾位教授侃起了我的個人興趣。當開放日所有流程結束的時候,我幾乎是以參加完旅行團的心態走出會場,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我高考的那年,自招在人們的印象里就是針對競賽生的一次單獨選拔考試。所以對我來說,上科大的開放日是一個十分特別的活動。或許“全面考察學生素質”在很多學校的自招簡章里和廣大考生家長心中只是一個美好的口號,但對我而言,上科大的開放日的確是踐行了這一理念,也正因如此,現在的我才在上科大校園中,寫下了這段回憶。

      2016年

      2016年6月中旬,正值高校開展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的熱潮。來自14個省市(新增:湖北、天津)的1200多名考生來滬參加校園開放日活動,走進了這座小而美的嶄新校園;考生還入住了傳聞中的三人間寢室,親身體驗上科大學子的衣食住行。與15年“競爭性”的團隊活動相比,今年上科大團隊活動的關鍵詞是“合作性”。

      2016級 劉同學回顧

      參加上科大開放日使我第一次意識到團隊合作中溝通的重要性。活動中,我們被分為兩組,通過合作在限定時間內使用A4紙與膠水搭建一把椅子。兩支隊伍將分別搭建椅子的不同部分,在搭建過程中僅有4次限時2分鐘的溝通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要將如此多的細節在2分鐘內完全表達給對方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也明白了高效的溝通力對于團隊任務的決定性影響。上科大給我的收獲遠不止于此,“高水平、小規模、國際化”的辦學模式與我所期待的大學教育不謀而合。

      2016級 焦同學回顧

      初識上科大的那年,新校園才剛剛啟用,我還在擔心這所學校的一切是不是都太年輕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報名參加了“校園開放日”。

      高考后的第二天,從踏入上科大校門的那一刻開始,我就被這里的一切震撼了。校園環境輕快美麗卻不失科研院所般的嚴謹大氣,設施高端完備也盡顯人文關懷,資源豐富且十分鼓勵自由發展。短暫的24小時轉瞬即逝,新奇而充實的活動讓我與學校相互了解,學生志愿者們熱心的分享和幫助也讓我熟悉了上科大學習生活的細節,而教授與我耐心深入的交流更使我對基礎學科燃起了濃厚的興趣。短短的一天實在有些意猶未盡,走出校門時,我確信九月份我一定會回到這里,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大學!

      2016級 諸同學回顧

      兩年多前第一次來上科大聽招生宣講的時候,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就是上科大的硬件設施以及課程設計都和傳統高校有著很大不同。第二次來便是16年暑假的開放日了,在那一次的經歷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面試環節,尤其是和教授們多對一的面試,說是面試,其實我覺得更像談話,教授們就我給出的資料拋出話題,這些話題并不專注于你懂什么,而是你在想什么、以什么形式去想,談完之后,教授也會給予一定的指導性反饋,這是上科大讓我感受到的一種人性化和不刻板,也許這就代表了一所新大學所該有的活力吧。


      歡迎考生及家長掃碼咨詢,了解校園日最新動態

      咨詢微信:gangdams

      取消

      感謝您的關注,我們會繼續努力!

      掃碼支持
      添加微信,在線溝通
      中國優朗總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湖墅南路356號錦繡大廈5層 優朗全國400-800-8273 
      杭州 | 上海 | 北京 | 廣州 | 深圳 | 南京 | 南昌 | 武漢 | 濟南 | 鄭州 | 哈爾濱 | 福州 | 太原 | 沈陽 | 西安 | 成都 | 長春 | 天津 | 青島
      優朗專注:強基計劃面試培訓、綜合評價面試培訓、三位一體面試培訓、港校面試培訓、AEAS培訓、高校升學指導服務 
      版權所有:優朗教育  網站備案號:浙ICP備16047794號-1   站點統計:
      浙公安備案號:330105020054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龙县| 平遥县| 黄大仙区| 航空| 华池县| 吴堡县| 商都县| 万山特区| 巨鹿县| 永兴县| 雷山县| 台中市| 红河县| 贡嘎县| 合山市| 青岛市| 兰溪市| 龙井市| 廊坊市| 广西| 化州市| 乐至县| 江都市| 正安县| 江山市| 惠水县| 松阳县| 赤水市| 高平市| 富顺县| 博湖县| 年辖:市辖区| 宝丰县| 客服| 法库县| 潞西市| 吴堡县| 湟中县| 棋牌| 东乌|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