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人的生活當中,學習英語似乎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打開電腦網頁,隨處可見“30天讓你開口”“告別啞巴英語”的廣告。可是我想,對于大部分生活在中國的中國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學會英語,而是學會你用得上的英語。因此,學英語,要講究實用主義。
不要糾結于俚語。我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很迷信俚語,感覺能說出幾句地道的俚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于是花很多時間去記一些看起來很fancy的表達。但發現在實際中用不太到,或者到了用的時候,已經忘記了。后來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本末倒置。學英語的目的,是用來表達思想,與人交流。因此,對于非native speaker來說,先做到的是無障礙張口,如何表達的更地道是下一步的事情。
不要期望自己什么都會,想一想自己學英語是為了派什么用場,這樣學起來,既省力,又實用。拿我自己來說,我做的是財經的雙語主持,一般在兩種場合會用到英文:一種是一對一的人物專訪,對方是外國企業家或政界人士;還有一種是財經論壇,大多是外國經濟學家。所以我的積累主要在兩方面,財經專業表達和幽默語言。專業是必須的。但同時在越專業的場合,越要學會幽默。老外尤其喜歡,這是他們的一種文化。在重要而嚴肅的場合適時地開玩笑,不僅緩和氣氛,而且會讓老外覺得和你很近。
我特別愛看電影院學英語。找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花上一個禮拜的時間反復琢磨,直到把它弄透,是件很痛快的事情。比如我的財經入門電影就是《華爾街》,同時找有中英文字幕的,每一句暫停一下,看看英文是怎么說的,中文是怎么說的,最好再跟著念上幾遍,遇到不會的表達就記下來。這樣看完一遍大概得花上半天的時間。過一兩天再把這部電影翻出來,試著不停頓的跟著整體念一遍。過一兩天再找出這部電影,不看字幕聽一遍。這種方法看起來有點麻煩,但是找到你喜歡的電影來練習,絕對是件很享受的事情,而且成果頗為顯著。
同理,當我需要用英語去交朋友甚至談戀愛的時候,就從經典的《西雅圖不眠夜》和《情歸巴黎》看起(這是當年新東方老師重點推薦影片,現在看起來稍微有點過時)。后來我看的最多的是《緋聞女孩》,前三季基本上每集我都看了三遍以上。它的臺詞既生活化,又富有哲理,用詞還很簡單。我再考GMAT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就是用我看緋聞女孩時背下來的臺詞,結果得了滿分。同時它很真實地反映了美國這一代年輕人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學英語,學的不僅是語言,更是文化。
等到再成熟一點,就看《欲望都市》,里面有段話我非常喜歡。What I want is love, real love. Ridiculous, inconvenient, consuming, cannot live without each other love. I don’t think I can find it here in this fancy penthouse in Paris. Sorry, it’s not your fault, it’s me. 多么漂亮的表達,當它打動我的內心的時候,我也深深的記住了它的表達。
最后我想說的是,學英語要堅持,要有一股勁兒。大學畢業時,我幾乎一句英語都不會說,大四找工作進入最后一輪,愣是因為在英語環節張不了口,被刷了下來。從面試間走出來,我發誓我一定要學會英語,而且要稱為雙語主持。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學英語的時候格外的注重實用,絕不浪費時間再那些虛的東西上。結果這個目的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在寫這篇文章時,他過來握著我的手說:You are excellent.我想,如果我可以做到的話,你也可以。還猶豫什么,現在就開始吧!
換位思考,這就像外國人學中文的成語一樣,其實用處不是很大。與其在這上面花時間,不如想想如何無障礙不打磕巴地把自己所有的思想用英語流利地表達出來。
上手要快,不要糾結于語法和單詞量。先把單詞和語法都弄通了再開始說英文,是一種理想模式,但實際應用時太浪費時間,而且消磨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