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學好語言,請接受文化植入并熱衷于此。
我們不像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孩子從小就有英文書,或者像很多家庭比較寬裕的父母送孩子去國際學校等全英文授課的環境下學習。但是正因為正統的中式教育體系讓我感受到了學習語言時文化的沖擊對我人生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其他地方的人所無法體會的,所以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會讓你多一種更直接的途徑去了解一個地方和一個民族的文化差異,而這正是語言的魅力所在。
很多人提到學習語言需要環境,相對來說西化的教育環境好,這點我持保留態度。在沒出國前從來沒人說我英文好,南京外國語學校的6年成長,讓我得到的不僅僅是比其他學校多的一天兩節的英文課,而是讓我知道學習一門語言它真正的目的和精髓是來自于了解一個語言發源地的文化和習慣用法。在南外時和其他國際學校相比我們并沒有很西化的教育環境,而是更腳踏實地的聽說讀寫的正統訓練,但是學校會提供很多很多和國外學校的互動交流機會去讓我們接觸不同文化個體。所以以我當時比較害羞的個性來說,周圍個個是聽說讀寫信手拈來語言達人,我當時只有被熏陶的份。更有甚者,我們學校的同學有一年還跑到美國參加國際英文口語大賽,拿了個全球冠軍。當時心想:看來英文作為非母語的說得比英文作為母語的好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環境只是外在的因素。
我有時覺得學英文就像學做飯,沒有人生來就會做飯并且喜歡做飯,油鹽醬醋茶缺一不可,火候也很重要,但是要想做的色香味俱全,你光投入時間和精力往往是不夠的,在掌握了方法的同時,你還要了解飲食的文化背景,并且愛上這種文化,這樣你做起來才會投入,產出才會有味道。
學習英文也是一樣,其中有美式英文,英式英文,新加坡英文,印度英文,基本框架是一樣的,只是發音和用法上的區別,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書寫和表達方式,加以模仿練習,再學以致用。
這里可以從興趣愛好開始,例如有的人喜歡看NBA,那么久去看英文的解說,美國人會用很多的縮句和俚語,而這是和語法沒有什么關系卻和文化息息相關的,此時如果加以留心就會學到很多通俗的用法。英文不是原創語言,它源自拉丁語等古老的語言,美語作為英文的派生在使用方法上是很隨意的。所以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并愛上這種文化會讓你逐漸習慣他們的語言用法,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等你習慣以后就會發現自己被“洗腦”了。但是當你適應之后,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創造了一個自己習慣的Comfort Zone(舒適區域),這樣你的語言狀態一旦被啟動你就會發現你已經進入這個區域。這樣的感覺就像合體一樣,此時你平時的語法和詞匯就會像自動拼湊一樣瞬間粘在一塊兒。對于英文為非母語的國家的人來說,任何一種英文表達方式都是隨著地域文化的流行而傳播的,英式英文和美式英文也是如此。也許哪天中國文化開始盛行的時候,標準的美語,英式口音逐漸被淡忘也沒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