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歷史原因
杭州外語培訓學校JOFFY認為,在西方文化傳統中,男性一直被認為富于創造力。在《圣經》里,創造世界的耶和華為男性,而耶和華創造的亞當亦是男性,亞當的妻子夏娃只不過是亞當一條肋骨的衍化物,這一傳統觀念就把創造力固定在男人身上,后人便有了“男性的特質是創造力的天賦”的說法。并且在圣經《創世紀》關于上帝造人的神話成了語言起源學說的聯想依據。“在他們看來,既然上帝造了亞當這天下第一個男人,語言中的“性”范疇就應將陽性置于首位。如果把兩者的順序顛倒過來,就不符合語言習慣。” [4](P132)英語語法并沒有規定“先男后女”的語序,但人們在長期的言語習慣中,大都以男為先,女為后,女性只能是跟隨在男性后面的第二性別。男先女后的語序是如此常見,以至于反過來如說woman and man ,she or he等則會令人感到不習慣。
(二)、社會原因
性別歧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男女所扮演的性別角色。杭州外語培訓學校語言研究中心認為:由于男性的肌肉比女性肌肉發達,又不生育,于是他們擔當起打獵、耕作的角色,婦女體弱、要生育,所以負責照顧孩子、料理家庭、采集食物等。那時,男女角色雖然不同,但還沒有一方價值高于另一方的觀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男子逐漸從事更多的農業生產活動,占據了主導地位,婦女的地位隨供給食物能力的降低而下降。”[5](P113)到了中世紀時期,婦女由于能生養孩子,能為土地所有者生養合法繼承人,她們成了地主丈夫的寶貴財產。為了使婦女處于這樣的地位,統治者便借助法律令女性屈服和受制于丈夫,于是,各種約束婦女的各種社會規范和習俗開始形成。在漫長的父系社會里,婦女地位低下,依附男性,受制于男性,這種觀念逐漸根深蒂固,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直到二十世紀,婦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社會化偏見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社會群體,父母,親友,伙伴的言傳身教和大眾傳媒(廣播,電影,電視,報紙)獲得的。人們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也是從父母,親友或群體的交往中直接獲得的,或通過大眾傳媒獲得的。在英語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女性的語言歧視已經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比如,人們一看到或聽到“virgin”和“prostitute”這兩個詞,首先想到的就是“處女”和“妓女”的意思,而很少想到它們還分別可用于指“處男”和“男娼”。
(三)、生理原因
記的有人寫道:在醫院的育嬰室里,每個剛出生的嬰兒的小床上都有說明性別的標記,上面清楚寫著:“I am a boy”或“It is a girl”.這里男孩的稱呼是I, 而女孩卻用it。在嬰兒還不知道什么是語言時,而在他們的身上已深深打上了文化和語言的印記。在英語中用男性物主代詞his指代包括女性在內的任何人的現象也不勝枚舉。例如Has everyone completed his assignment?還有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 on the exam.這里的his已經包括了女性在內。雖然女性享有就業、選舉、教育等等同男性一樣的權利,然而女性仍然處于社會的邊緣,被認為是“弱者”(the weaker sex)和“他者”(the other);男性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6](P210)根據1980年的聯合國統計,男性擁有世界資源的99%,而女性擁有的資源不到1%。“因此說,對女性的歧視與偏見有長期的社會歷史根源。”[6](P219)
三、消除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的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婦女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美國女權運動的高漲,消除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其中核心問題有兩個:如何直接剔除語言中的性別歧視詞(sexist words);如何消除第三人稱代詞泛指而引起的性別歧視問題。我們從英語性別歧視詞的轉換方式和如何選用恰當的人稱代詞來消除性別歧視問題的對策這幾個方面來進行介紹和討論。
(一)、 性別歧視詞轉換成無性別歧視詞(non-sexist words)的方法
1 盡量使用那些包括兩性在內的詞,即無性別歧視詞,例如:immigrant, voter, officer, coach, church member, grandparent, employee, testee, patriot, customers, dealer, clerk, civilian, politician, tutor, etc.
2.以陰性詞綴-ess, ette, rix和enne 結尾的詞要避免使用并改成無性別歧視的詞綴:-or, an, er或ist。例如:actress →actor, administratrix →administrator ,suffragette →suffragist, usherette→ usher ,comedienne→ comedian .
3. 寫信時,如果不知道收信人的具體性別時,最好不要使用傳統的Dear Sir, Dear Gentleman, Dear Madam, 可用工作職稱代替以免出現差錯。例如:Dear friends of the library, Dear Madams and Sirs, Dear personnel officer, Dear Committee Member, Dear Agent, Dear Director.
(二)、規避第三人稱代詞泛指所引起的性別歧視問題的對策
1.采用復數形式
Sexist: When bathing a baby, never leave him unattended.
Revised: When bathing a baby, never leave them unattended.
2.用We/us/our改寫原句
Sexist: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ies,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
Revised: From each of us according to our abilities, to each of us according to our needs.
3. 改用第二人稱
Sexist: No man knows his true character until he has run out of gas, purchased something on the installment plan and raised an adolescent.
Revised: You don’t know what your true character is until you have run out of gas, purchased something on the installment plan and raised an adolescent.
4.改用被動語態
Sexist: One who, when he has the choice of two evils, chooses both.
Revised: One who, when given the choice of two evils,chooses both.
5.用 he and she/ his and her ,但是使用的次數不宜太多,否則會造成用詞累贅。 s/he僅僅可以用于備忘錄(memos),便條(notes),或者非正式的交談之中。
6.用名詞或上下文中用過的同義詞替代
Sexist: To find a friend one must close one eye, to keep him, two.
Revised: To find a friend, one must close one eye, to keep a friend, two.
7.采用交替使用陽性和陰性來達到平衡
例如:A young child is often persuaded by advertisements to buy what he sees on television. When the child does shopping with a parent, she sees the product on the shelf, remembers it, and asks to have it.
(三)、英語教學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向學生傳授新創立的中性表達法,學校和教師在語言的習得、文化的傳授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改變對女性的否定態度,語言的改革也是重要的一環。語言教師同樣也肩負著一份神圣的使命。在英語學習中,教師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盡量避免帶有性別偏見的語句。然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把女權運動后英語中出現的新詞、新用法傳授給學生,有意識地加強性別平等的思想教育,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變化、語言動態。應該強調婦女不應該被忽視。女人們每天在生活中仍然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沒有女人就沒有男人的成功。女人們用自己的智慧竭盡全力使每個家庭生活更豐富多彩。 ,
在使用上面談到的方法、對策時,我們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具體使用那一種方法、對策要取決于它能否使我們的寫作、會話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以前女性主義思想家認為,女性與語言疏遠太久,與她們的女性經驗疏遠太久,使她們不能將自己的經歷符號化。”[7](P331)傳統的標準句法和確定的文類都代表父權制話語結構。因此女性主義試圖找到新的語言和新的文學形式對女性現實做出反映。她們批評并激烈地改變既存語言,大膽地進行創作實驗,使用新詞、新拼寫、新語法結構、新意象和新隱喻以遠離父權語言的權威結構,為女性尋求一片新的話語空間。女性主義的口號之一就是“婦女通過語言獲得完全的解放”。而且,“語言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語言中所折射出的性別差異和性別歧視現象并不是由語言符號本身的自然屬性決定的,而是特定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民族思維方式在語言中的必然反映。”[8](P287)語言本身是中性的,但語言的使用者卻可以按照其社會觀念和價值觀念,賦予語言一定的語用色彩。若要消除語言包括人際稱謂系統中的性別歧視現象,首先需根除社會上存在的性別歧視觀念,語言的變革只有在社會變革的基礎上才能最終實現。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到女性要獲得自身的真正解放與不平等要做不懈努力。杭州外語培訓學校歸納并總結:語言對社會的反映 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舊的歧視清除了,新的歧視還會反映到語言中來。語言中性別歧視的真正消除,只能寄希望于在社會現實中,男女真正的平等。“索緒爾認為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還是思想的載體,沒有語言作為載體和工具,人的思維也就無法發展。”[9](P267)性別歧視的改觀不能等待男權的施舍,要女性自我的覺醒,要女性自己的參與。在強勢和弱勢文化的交匯中,同樣需要弱勢文化自身的努力。強調性別差異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但它只是過渡性的,女性不能只作為女性說話,男性也不能只作為男性說話。要走出性歧視的誤區,出路在于語言的中性化,而實現語言的中性化,在于不斷提高語言覺悟。因此,“女性運動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不是依靠女性自身就能完成的,不僅需要世界范圍內廣大女性的團結,更需要尋求作為人類另一半的男性的支持與配合,因此更有必要加強與男性的溝通和協商。”[10](P113)
相關導讀: 英語培訓學校 英語口語培訓 新概念英語培訓 香港大學面試培訓 成人英語培訓